環保聯署

飛機垃圾源頭減廢、加強回收配套

已有 601 個簽名,需要 1000個。聯署結束日期 2019年 12月 31日
已有
601
個簽名
399

目標: 1000

聯署簡介

香港每小時航班可耗逾27,000個膠杯,以及無數的膠樽、包裝膠袋、食物等,與此同時,最近氣候組織指出改善全球升溫問題刻不容緩,2030年後有機會升溫攝氏1.5度,或會引發洪水、旱災、食物短缺等問題。而製造過盛的物品會耗用大量資源,廢物處理亦會產生溫室氣體,如要力挽狂瀾,企業必須盡一分力。

「消費者往往是產業轉型的關鍵」,無論你是為了海洋生物、山野,還是下一代,我們必須讓各航空公司知道乘客要求減廢的決心,才有可能帶來改變。

(除了簽名聯署外,亦建議每個人各自在航空公司網站上的意見表填寫建議,讓各航空公司更清楚我們的決心。)

參考資料:

各航空公司填寫意見書網站:

  •  台灣

聯署信內容

致 國泰航空, 香港航空, 香港快運,

近年愈來愈多人重視環保,早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更發表報告,指倘若全球按現時速度持續暖化,而又未能採取迅速和史無前例的措施遏止,2030至2052年間氣溫或上升攝氏1.5度,有機會引發洪水、旱災、食物短缺等問題。若要力抿狂瀾,全球的人為碳排放須在2030年前較2010年時減少約45%,並在2050年達到凈零碳排放。

與此同時,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2016年全球客機的廢棄物達520萬噸——相當於26,000架A350-900客機。IATA更預計2030年的廢棄量會增至約1,000萬噸。而過量的物品製造會耗廢大量資源;廢物處理(放到堆填區)亦會產生溫室氣體;即使是回收,運送、再造都會消耗能源。

因此,我們期望影響力龐大的航空公司,能為環境和下一代盡一分力,源頭減廢,此外必要時始以回收作為輔助。建議如下:

源頭減廢方面:

  • 餐具
  1. 使用可重用餐具
  2. 過渡期才應使用非多次重用餐具,如真正可分解的物料(非傳統塑膠加入pla的聲稱「可生物分解」物料等,參考:https://bit.ly/2zmx9Rm),然而即使是木、竹等即棄餐具,亦應避免長期選用,以免加劇過量砍伐問題
  3. 在預訂機票/預辦登機時給予「不要餐具」/「不要飛機餐」選項
  4. 現時已派發/剛派發但立刻獲歸還、未開封的餐具,可以放回儲物地方,下班機再重用。如擔心衛生問題,可用消毒噴霧消毒包裝
  • 膠杯、樽裝水
  1. 轉用可重用杯子
  2. 改善服務流程:到客人桌上有杯子時,不第一時間收走,而是問客人是否願意重用
  • 包裝
  1. 改善包裝問題,如雜誌、毛毯、耳機、眼罩、牙刷、餐具等,不要使用包裝膠袋
  2. 如必須使用包裝,可採用其他方法達到類似效果,如耳機可用紙或其他可重用物料綁起、雜誌不一定要包裝;毛毯和眼罩、牙刷等可用可真正分解物料包裝
  • 眼罩、牙刷、耳機等物品
  1. 如未開封,不要丟棄,留待下一程航班再派發。
  • 食物
  1. 各種食物如屬密封包裝,可以在下班機再用。如果是水果等不易快速變壞的,亦可以檢查後儲存再用/捐贈
  2. 紀錄每班機的食物耗用量/採取相關計算食物量系統,避免浪費

回收方面:

  1. 設定機艙上的回收區,讓空中服務員有空間、易於做回收。或設立回收車
  2. 加強內部回收資訊流通,令空中服務員知道如何正確回收、也讓清潔及回收商懂得處理空中服務員整理完的物資
  3. 鼓勵前線及客人回收,在航班屏幕上加上鼓勵重用、自備物品及回收的信息,並以廣播宣揚相關信息

航空業雖一向被視為不環保的行業,但我們客人/市民亦期望航空公司可以在能出力的地方貢獻社會,希望各航空公司可認真研究及實行源頭減廢,必要時作妥善回收。此外,對於飛機燃油碳排放問題,亦應繼續努力改善,趨向「零淨排放」。

聯署發起人

聯署由 環保關注者2018年 11月 07日 發起,於 2019年 12月 31日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