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採取行動。
您已簽署以下聯署:
請求您的朋友和家人通過社交媒體和電子郵件獲得支持.
每個簽名都重要!
目標: 1000
近期兩個關於維港海濱的發展方案——擴建星光大道及活化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的海濱地段為「海濱長廊」。
我們希望政府不要再以舊式思維把維港「海濱長廊化」。海濱需要的,是自由、有機、免費,並且是應由市民定義的公共空間。我們不需要淪為發展項目後花園的星光大道,更不需要甚麼地標式建築。
究竟,我們需要的是「建在海濱旁的長廊」還是「與海濱連接的長廊」?
我們梳理出一些公眾對海濱作為公共空間的意見及訴求,望能作為各政府部門日後擬定海濱規劃方向的參考。 請各位市民,簽名支持,一起共建海濱長廊。
維港是香港旅遊業的重要資產。在尖沙咀、中環海濱等「黃金地段」發展旅遊設施無可厚非,但正正亦因為香港的海濱極具代表性,我們更需要顧及每一位香港市民都能共享這些寶貴的公共空間。 星光大道和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對出海濱,兩個地點的設計本是想創新和「改頭換面」大翻新,但這些打造出來的「地標性建築」是一般市民的願景嗎?答案是「不是」。
【海濱非商品】
我們並不反對政府希望引入更多商店、食肆,增加人流並帶動在地經濟的商業活動。但我們要求政府在,務必謹慎引入,確保除了高檔次的商舖外,也必須要有一些價錢大眾化的(如小販)讓市民選擇。如果海濱只有高級臨海餐廳或者中產咖啡店,恐怕海濱長廊只會淪為商品。
【消閒不止是購物和飲食】
毗鄰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的西區公眾貨物裝卸區(又稱西環碼頭) 是時下最受歡迎的海濱公共空間。但西環碼頭從來不是「打造」出來的,它的受歡迎程度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意外。偏偏,這些organic並由市民發掘出來的公共空間,才最令人津津樂道。它本來的最大特色,在於沒有欄杆的阻檔下能看到日落,雨後更因為短暫積水,反射天空的倒影而成為「天空之鏡」,因而成為了市民的打卡熱點。西環碼頭因其自由度高而於2013年獲得拓展公共空間「由市民開創的空間」大獎。由此可見,即使沒有商店、休閒設施等,只要有其特色之處,也能成為真正有本土特色及個性的地標。
【管理者不能「妺仔大過主人婆」】
關於在海濱進行的活動類型,市民希望能有更多可能性及自由度,並對其維持適當及最低限度規管。例如海濱能開放予公眾進行各種休閒球類運動、音樂表演、野餐、玩滑板等。事實上,能在海濱進行的活動類型大大受管理模式影響ㄧ期望相關部門在制定「使用守則」時能邀請使用者一起討論,共同制訂出雙方同意的使用及管理方式,以達至更有效的管理和空間使用。而最重要的是,政府必須明白「管理」是要促進海濱作為公共空間的角色,而非「妹仔大過主人婆」,以「管理」名義扼殺應以巿民為主的公共空間。
【圍欄不是必要的】
我們明白政府在設計不同的設施時,首先的考慮是安全問題。可是,現在民間越來越多聲音反對加建圍欄,認為沒有需要兼且破壞景觀。早前,政府在毗鄰西環碼頭的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臨海地段加裝了圍欄而觸動了大家的神經。市民相信,圍欄與安全並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同時,市民亦須明白自己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政府實在不需要過份擔心和過度限制。西環碼頭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那裏沒有圍欄,大家自由自在地活動,但有發生過墮海意外嗎?沒有。 我們明白到有些家長擔心小孩在一個無圍欄的海濱活動會很危險,故我們希望政府的圍欄工程只覆蓋整個海濱的一部分,讓家長和小孩,以及想享用無敵大海景的市民都能善用我們的自然資源。
我們要求政府,在設計公共空間時,採納上述原則,與市民溝通,共創理想的公共空間。
拓展公共空間 (Hong Kong Public Space Initiative; 簡稱「HKPSI」) 於2011年成立,為一非牟利的慈善機構 (稅務局檔案號碼:91/11733)。我們希望透過教育、研究及社區聯繫活動,把公共空間的知識帶進社會各階層,從而使香港市民更了解公共空間的意義。
Founded in 2011, Hong Kong Public Space Initiative (“HKPSI”) is a charitabl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RD File No. 91/11733). Through research,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 programs, we strive to bring the knowledge of public space to all walks of life, in order for people of Hong Kong to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public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