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採取行動。
您已簽署以下聯署:
請求您的朋友和家人通過社交媒體和電子郵件獲得支持.
每個簽名都重要!
目標: 5000
每一年有過百萬噸塑膠垃圾掉入海洋之中。香港政府已認知到海洋垃圾問題變得日益嚴重,而大家對2012年的「香港膠災」的事件也是仍有餘悸。當時已知,膠粒體積細小,在海洋環境中很容易被海洋生物誤吞入肚。然而個人護理用品內的微膠珠比這些膠粒更為微小。最近的發現顯示,微膠珠對海洋生物構成巨大的威脅,因為它們一旦進入海洋,便沒法完全清除。
請簽名及廣傳聯署,要求港府去修改《產品環保責任條例》(第603章),禁止在香港銷售、入口及生產含有微膠珠的個人護理用品。
很多個人護理用品都含有細小的塑膠粒,稱為「微膠珠」,作為磨砂或清潔的成份。微膠珠多數由聚乙烯(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丙烯(PP)或尼龍造成。這些產品被使用後會被沖入下水道,但因不能被污水過濾系統隔開,最終將流入大海。微膠珠會像海綿一樣,持續吸咐和累積存在於湖泊及海洋中的有機污染物 (阻燃劑,二噁英和殺蟲劑)。此外,微膠珠是不會完全被分解的。
多個科學研究顯示,海洋生物如浮游生物、蛤蜊或蝦會誤把微膠珠吃掉。由於這些生物位於海洋食物鏈的底層,牠們會被其他海洋生物捕食,而我們會吃進肚子的海鮮也可能已攝取有毒的微膠珠。
每件產品所含的微膠珠數量都略有不同,其中一款香港常用磨砂產品的包裝標籤顯示,一支100毫克的產品牌含有高達一百萬粒黑白色「磨砂粒子」。另一牌子則聲稱,每一次的使用量就含有二千粒粒子。
請複製及貼上此連結,看看浮游生物把微膠珠吃掉的過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GzIz9Ld-sE
歐洲、加拿大、美國等多個先進國家已研究修定立例去保護海洋免受個人護理用品內的微膠珠污染。加拿大更打算將微膠珠列入有毒物質的名單,令政府可以透過「加拿大環境保護法例」管制微膠珠。香港的《產品環保責任條例》(第603章) 於2008年實施,條例的目的是要減低不同商品對環境的威脅。個人護理用品中的微膠珠已是全球認定為海洋污染的源頭之一,能最有效減少其污染的方法,就是透過港府為此修改法例。
使用污染環境的微膠珠是絕不必要的,世界各地的其他牌子已成功使用糖、鹽或碎果仁等自然物料作為替代品。
欲知詳情,請瀏覽:www.plasticfreeseas.org/microbeads
透過海岸清潔跨部門工作小組的工作,您亦認同及肯定香港海域被塑膠污染的事實。在世界各地,微膠珠在海洋造成的污染日漸受到關注,調查顯示香港也正面對同樣問題。 個人護理用品中的微膠珠已是個國際性公認的海洋污染問題。歐洲、加拿大及美國等先進國家已著手立法保護海洋免受微膠珠污染。同樣地,香港政府有需要立法以阻止微膠珠進入海洋。當微膠珠一旦進入海洋,便沒法完全清除,因此立法禁用是最有效停止污染海洋的方法。 我們促請香港政府立即確立微膠珠的問題和修訂《產品環保責任條例》 (第603 章),以禁止含有微膠珠的個人護理產品在香港出售,進口,和生產。
Plastic Free Seas is a Hong Kong based environmental charity dedicated to advocating change in the way we all view and use plastics in society today, through education and action campaig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