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採取行動。
您已簽署以下聯署:
請求您的朋友和家人通過社交媒體和電子郵件獲得支持.
每個簽名都重要!
目標: 1000
根據「九龍東環保系統詳細可行性研究:中期公眾諮詢」,政府提出了三種模式興建環保運輸系統,包括「地面(專線)」、「地面(共用)」和「高架」。
土木工程拓展署在諮詢文件中,草擬的評估結論是「高架系統為最適合的交通模式」,聲稱「高架」的相對優勢在於佔用的路面空間較少,與路面行車、行人的互相影響較小,推論速度、效率會稍高。
不過,「高架系統」對該地區帶來兩大負面影響:
一、高架系統橋樑阻塞通風,空氣質素未能改善反而惡化;
二、高架系統橋樑阻礙陽光透射,造成視覺影響。
其實,東九龍並不可能只有三種交通模式建議,而三種模式亦不必然互相排斥,我們提出九龍東環保連接系統的另一種選擇:「啟·行」。
為了改善九龍東的步行體驗,我們鼓勵環保運輸系統採用地面模式。我們倡議在部分路段路面只剩電車、單車和行人。在新發展區,能配合適當的路線規劃,便可避免影響路面交通的問題;而若要在既有街道共用路面,我們建議在繁忙道段鋪設地下隧道,除了前赴該區的車流沿用路面外,而其他車輛則可以透過隧道分流,以減輕交通壓力。
這個發展現正在公眾諮詢過程中,將在7月2日結束。我們促請政府考慮這個替代方案作為研究第二階段的第四個計劃。
我們對於政府所提出的三項方案,道路規劃上沒有考慮行人優先及改善空氣質量,感到失望。
我們促請政府馬上:
考慮我們擬議的九龍東環保連接系統替代方案。
姚松炎現為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功能界別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前地理及資源管理學系城市研究課程副教授,及未來城巿研究所前副所長。
現在,他主力研究經濟、發展、土地及房屋政策等議題。他亦是一名專業建築測量師及物業設施管理測量師,並於2016年晉升為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資深會員。
朱凱廸現為香港立法會議員(新界西),多年來積極參與環境運動,推動城市規劃和土地制度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