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聯署

促請政府撤回馬鞍山改劃綠化地帶土地用途 (S/MOS/23)

已有 1970 個簽名,需要 10000個。聯署結束日期 2021年 02月 20日
已有
1970
個簽名
8030

目標: 10000

聯署簡介

立即按此查看申述

簽名撐聯署!一起守護馬鞍山生態及歷史文化遺產!追蹤馬鞍山村關注組:Facebook 及 Instagram

政府再度向綠化地帶出手,選址較往例更貼近郊野公園,不惜破壞歷史文化遺產及生態保育,加劇區內配套設施、交通負擔和人口壓力,一意孤行浪費公帑為地產商收地鋪路興建豪宅。

政府試圖把香港休息的空間一一消去。香港還有多少條傳統村落、多少個綠化地帶可以被抹去?

我們要求政府撤回此發展計劃,並促請社會各界人仕參與聯署,讓政府不只聽到馬鞍山人的聲音,讓他們聽到全港市民的聲音。多人簽署令信件更具說服力,香港是一個整體,你我責無旁貸,定必共同守護香港每一吋土地,讓我們一起保護馬鞍山這極具價值的地方。謝謝你們!

聯署信內容

致 城市規劃委員會,

政府擬議將位於馬鞍山郊野公園邊陲的多塊綠化地帶,進行土地用途改劃,此舉嚴重破壞自然生態、歷史文化保育及區內和諧。政府不單沒有主動咨詢公眾及釋除公眾疑慮,更試圖避重就輕,漠視民意。我們是香港市民,就馬鞍山改建計劃,我等不敢苟同,為此反對《馬鞍山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S/MOS/23》的全盤改劃項目,並要求政府維持該區綠化地帶的土地用途,我們的聲音如下︰

1.政府舉動有違公義之嫌

  • 欠公眾咨詢 違反程序公義
    政府在刊憲前不曾向受影響村民和區議會咨詢,刊憲後亦只舉辦一次一小時的交流會,申述期則僅有兩個月。政府一方面試圖規避村民,讓村民無法清晰地了解改劃的詳細內容;另一方面不主動釋除公眾疑慮及提供足夠時間收集市民意見。改劃成功將影響全港市民,包括村民、馬鞍山區居民及所有郊野公園使用者,政府難逃違反程序公義的質疑。
  • 官商勾結之嫌
    新鴻基已早於約20年前收購了位於山頂位置的溫家村,並於2005年獲准興建低密度豪宅,相關道路改善工程圖則亦於11年前已批出,惟政府介入後突然煞停工程。如今政府負責修路工程,有利益輸送之嫌。
  • 無故從文化遺產中被剔除
    自2002年起,馬鞍山村已被納入「文化遺產」,亦被指應避免進行影響這些地點的發展。但城規會卻於2009年5月刊憲的大綱,無故把馬鞍山村等村落剔除,政府的用意難免惹人猜疑。

 

2. 規劃觀點欠周全考慮

  • 區內配套不足 改劃定嚴重加劇人口壓力
    改劃把綠化地帶發展成社區,但現時馬鞍山區內的社區及醫療配套早已不足。改劃定會加劇區內的人口壓力,社福設施根本不勝負荷。而馬鞍山的交通問題亦一直為人詬病,落實計劃只會令區內交通擠塞情況日益嚴重,現時往來馬鞍山的主要幹道只有亞公角街、馬鞍山公路、大老山公路、西沙公路及石門迴旋處,但基本上只要有一條幹道擠塞,區內車流便會倒灌,造成大擠塞。
  • 取難捨易 違反成本效益
    不論馬鞍山村路,還是樟木頭村地盤的道路,皆需要大幅度擴闊、興建全新道路接駁。 前者更需鋪建的昂貴環保排污系統和電纜工程,只為服務個別私人屋苑,實有違節省工程成本及時間的原意,完全不符合成本效益,最終更會拖慢短中期房屋供應的進度。
  • 與週遭環境嚴重不協調
    項目G擬建多達9座中密度住宅,並容許住宅樓宇修建高度達至香港主基準水平(250米)。然而,擬改劃地區完全沒有大規模城市化建築物,主要為大自然樹林,如在附近興建中密度住宅群,會令該區的景觀嚴重不協調及不連貫。

 

3.為一己私利 犧牲大自然生命

  • 改劃將成先例 威脅全香港郊野公園
    改建計劃全部地段均為綠化地帶,與以往的案例相比下,項目F和G更是緊貼馬鞍山郊野公園,一路之隔僅僅只相差10米。一旦改劃成功,必成為先例,香港的郊野公園未來難免進一步受到侵蝕。
  • 綠化地帶將失去其緩衝作用
    綠化地帶的主要用途是保育市區邊緣地區內的現有自然環境,在市區和郊野公園間作緩衝作用。是次改劃則背道而馳,試圖將大量人口置於綠化帶與郊野公園之間,令綠化地帶失去其緩衝作用,郊野公園的生態價值必受破壞 。
  • 馬鞍山的特殊生態將被消滅
    改劃地段以及修葺連接的道路接近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馬鞍山的 SSSI擁有灌木林,孕育了多個特殊動植物物種,包括稀有的蘭花、蕨類植物、赤麂、東亞豪豬及野豬等等,改劃定會破壞馬鞍山的生物多樣性。這並不乎合香港政府就聯合國《 生 物 多 樣 性 公 約 》作出的承諾及政府在《 生 物 多 樣 性 策 略 及 行 動 計 劃 》中定下的目標,無法加強本土生物多樣性。

 

4.政府試圖抹去香港歷史

  • 政府視香港唯一礦場若無物
    項目G 將拆卸保留著獨有的礦村文化及昔日礦村面貌的馬鞍山村,該村已有70年歷史,是現時全港惟一尚有礦村遺跡的地方,擁有無形的歷史價值。然而,馬鞍山上下半山村及信義新村更是馬鞍山村的組合村落,即不可分割的文化遺產村落組合群。而道路工程更會拆卸「三級歷史建築」—選礦廠中的支柱。意味著香港鐵礦場的歷史將被抹去及破壞香港歷史的完整性。
  • 政府漠視對文物的破壞
    馬鞍山山體曾被挖空及爆破,有機會形成地質結構不穩固,涉地亦有不少古蹟。改劃項目D 和 E 距離古蹟110ML礦洞僅30米內,但文物影響評估遭拒絕,而打樁工程更有機會令礦洞倒塌,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

 

香港在土地開發的議題上已引發多次爭論,在解決住屋需求時,從源頭解決問題及「棄棕保綠」更是廣大市民的共識,但政府仍然漠視民意。我們在此重申,因著政府有違公義之嫌、改劃欠周全考慮及以大自然和香港歷史為代價,冒地質結構安全等不可估量的風險,不合理地發展新區域,我們堅決反對《馬鞍山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S/MOS/23》的全盤改劃項目,並要求政府順應民意,遵循「棄棕保綠」原則,維持馬鞍山區綠化地帶的土地用途,持守2019年發展局「不會繼續尋求改變郊野公園邊陲地帶的土地用途」的方針,撤回改劃方案。

 

馬鞍山礦場選礦廠:http://www.aab.gov.hk/historicbuilding/photo/N101_Photo.pdf

馬鞍山礦場礦務居地構築物(包括信義新村):http://www.aab.gov.hk/historicbuilding/photo/N245_Photo.pdf

馬鞍山郊野公園: https://www.afcd.gov.hk/tc_chi/country/cou_vis/cou_vis_cou/cou_vis_cou_mos/cou_vis_cou_mos.html

溫家村的歷史:https://mos.hk/book_onshan/newpart3d.htm

聯署發起人

聯署由 馬鞍山村關注組 Ma On Shan Village Concern Group2020年 12月 09日 發起,於 2021年 02月 20日 完結

擁有70年歷史的馬鞍山村,至今仍住著當年礦場礦工的遺孀和後代。隨著礦場停止運作、馬鞍山填海、新市鎮發展後,碼頭區和部分礦場建築已不復見,但馬鞍山山上仍保留著不少珍貴的文化遺產。

我們是守護馬鞍山村的民間組織。我們的目標,是幫助村民組織起來,反映村民的聲音,使公眾認識馬鞍山村一帶的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價值,更好地保育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