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聯署

反對柏架山林邊地建屋

簽名數量 1000 個,聯署已宣佈成功
已有
652
個簽名
簽名齊齊撐

目標: 1000

聯署簡介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發展局局長,

日前有報導指,政府有意研究於鰂魚涌柏架山上的一幅「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約兩公頃的土地上作資助房屋的發展。柏架山一直是東區街坊的後花園,早年曾擬議興建學校,惟交通困難而擱置計劃。同樣道理,該幅土地用作興建房屋實屬不智,請即簽名反對!

聯署信內容

致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發展局局長,

日前有報導指,政府有意研究於鰂魚涌柏架山上的一幅政府、機構或社區(GIC用地) 上作資助房屋的發展。本人對此消息甚為憂慮及關注,並表示反對於大潭郊野公園的邊陲建屋,理由如下:

  1. 漠視民意龍門任搬 – 今年2月20日,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於記者招待會上表示(註1),考慮到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公眾諮詢上,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地帶選項未獲大多數市民支持,發展上較其他中長期選項較為「複雜」,考慮涉及生態問題及法律爭議下,表明不會繼續尋求改變郊野公園邊陲地帶用途。在未有說服公眾的充分理由之下,何以今日自打嘴巴,研究柏架山建屋?
  2. 應優先展棕土 – 政府早已表明加快發展棕地(註2),打算本年中展開研究,評估760公頃棕地的發展潛力,優先找出具房屋發展潛力的用地,並表示短期內完成兩項棕地研究,於今年內公布結果及政策措施。為何不優先發展棕土?急於改向柏架山開刀?
  3. 與周遭土地規劃不協調 – 該地段被綠化地帶包圍,外圍更是郊野公園範圍。郊野公園範圍不適合作任何形式發展早已是社會共識。而綠化地帶的作用是防止市區式發展滲入,提供更多靜態的康樂地點,於綠化地帶包圍的地段內興建萬人房屋,與周邊土地規劃意向毫不協調,何必破壞環境強行上馬?
  4. 逼爆社區 – 東區人口密度是港島之冠(每平方公里有30650人)(註3),鰂魚涌地少人多,再容納數千個房屋單位供應及一萬名居民,交通及民生配套勢遭逼爆。

資料來源:註1,註2 – 政府回應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http://bit.ly/2Jhzi62)註3 – 表E489 : 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陸地面積,年中人口及人口密度(http://bit.ly/2JqAofU)

聯署發起人

聯署由 by AG2019年 03月 16日 發起,於 2019年 08月 31日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