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膠)砂潔面乳

三年半前香港發生了一場膠災。在颱風韋森特襲港期間,一艘貨輪遇上暴風巨浪,六個貨櫃的塑膠原料「聚丙烯」被吹落海,導致60億粒膠粒散落海中。眼看政府坐視不理,大批熱心市民頂著炎熱的天氣自發到沙灘清理被沖上岸的膠粒。這次公民義舉可說是港人環保意識抬頭的證據。
膠粒除了會被颱風吹落海,原來我們洗面亦有可能導致膠粒落海。不說或不知,很多讀者慣常使用的磨砂潔面乳,裏面的所謂砂,其實是細小的膠珠,直徑一般是150-1000微米,相等於頭髮直徑的2-12倍。膠珠那麼小,使用不當走進了眼睛有可能會引致結膜炎,膠珠落入污水渠到達污水處理廠後也難以被完全過濾出來。結果: 膠珠入海,被海洋生物誤以為是食物吃掉。魚吃膠珠,我們吃魚,最終吃膠珠的也包括我們。
不想繼續吃膠的話,首先要從個人做起,停止使用一切含有這些膠珠個人護理產品。可如何辨認自己正在使用的產品是否含有膠珠?請查看產品包裝上顯示的成份, 如果看見以下任何其中一項: polyethylene, polypropylen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那就表示該產品含有膠珠了。從網上得知有一個名為「BEAT THE MICRO BEAD」(擊退微膠珠)的手機應用程式,使用者只需要利用手機照相功能掃描產品上的條碼,就能立即知道該產品是否含有微膠珠。大喜,立即下載試用。
走入兩間連鎖「個人護理用品店」,找到數個品牌的磨砂潔面乳,檢視包裝背面列出的產品成份,有的(見圖)坦白列出含有polyethylene (聚乙烯, 簡稱PE),有的卻完全沒有交待產品成份。試用上述手機應用程式掃描這些產品,卻發現該程式還沒有這些產品的資料,遂為這些產品拍照兩張(正面和背面),並向該程式發送報告。
鑒於上述手機應用程式似乎尚未能涵蓋本地出售的含有微膠珠的產品,由即日起,我會在Gogreenhongkong.com 開設「擊退微膠珠」專頁,列出本地有售含有微膠珠的個人護理產品。同時邀請所有讀者參與行動,若發現這些產品,煩請致函通知hongkonggogreen@gmail.com 。
原文刊登於明報
作者:Go Green Hong Kong~ 香港綠色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