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染及野生動植物販運持續威脅生物多樣性
香港的新聞主要闡述疫情對社會的影響,較少關注環境議題。我們總結了今年第一季本地重要環境新聞,如下:
- 野生動植物貿易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下稱“嘉道理農場“) 自 1994 年起致力於保育大自然及野生動植物,並拯救了超過 60,000 隻受傷、非法進口香港、被本地居民非法管有的野生動物,或被遺棄的珍禽異獸寵物。
政府部門通常會將在販運中緝獲的動物送交嘉道理農場進行專業且昂貴的護理。當政府部門忙於調查及檢控相關野生動植物罪行,嘉道理農場為全球最瀕危的物種提供臨時和永久護理,包括健康檢查、醫療及復康。在最好的情況下,動物會被送返來源地,但其他動物可能只適合安置於不同的保育組織,如動物園。最壞的情況是安樂死。[ 了解更多 ]
- 「抗生」河
香港的淡水生態系統支持着種類廣泛的物種,卻因塑膠、重金屬等污染面臨重大挑戰。英國約克大學的一項全球研究發現,啟德河是全球污染最嚴重的水道之一。這條河道被驗出含有 34 種活性藥物成分,亦是在這研究抗生素含量最高的水道中,位列全球第九。這些元素的濃度越高,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風險越大。 [ 了解更多 ]
- 發泡膠圍城
農曆新年後COVID-19確診數字大增,深圳市政府禁止香港跨境貨車司機運送發泡膠箱到內地回收及重用盛菜返港。每日有約100,000個發泡膠箱進口香港,現時卻堆積在街市附近的大街小巷。
發泡膠是對環境及野生動植物影響最嚴重的塑膠廢料之一。可是,香港針對發泡膠的回收能力有限,造成不必要的堆填及污染。鑑於疫情持續,現在香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加強回收,以解決垃圾量遞增問題,包括發泡膠。[ 了解更多 ]
如果您受到這些新聞或其他環境議題的啟發,歡迎與我們分享您的想法。我們相信,作出改變的最佳方法是獲得公眾支持。聯署是一個促進改變的策略,也可以用於不同目的 – 讓決策者了解公眾想法、提醒媒體關注公眾利益問題,以及收集大眾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