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本地環境重點報導
1.【 終止象牙買賣疑有漏洞 】本地象牙貿易將於12月31日全面終止。本地業界仍存有約47噸象牙。保育團體「野生救援」發現部分象牙商疑似無懼禁令,將非洲象牙冒充可獲豁免的古董象牙銷售。[了解更多]
2.【 環諮會會議 】多位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要求公布「香港2030+ 策略性環境評估報告」,惟因負責職員不在,政府無法回應。委員亦建議政府應先做好環境、生態、地理狀態等基線研究,有足夠數據証明可行性,才開始規劃和進行工程研究。有學者指綠化和生物多樣性被混爲一談。[了解更多]
3.【 11月8日環諮會_2.0 】環團再度要求公開「香港2030+ 策略性環境評估報告」,但最終被拒。環團指「中部水域人工島研究環保團體諮詢會」與早前11月8日舉行的環諮會內容相似。多個一直關注議題的環團未獲邀請出席會議,亦被拒諸門外。[了解更多]
4.【 誤燃發泡膠引致火警 】油塘冷藏倉地盤發生由發泡膠引起的奪命火警。在清拆期間,疑有火花燃著發泡膠及雜物,燃燒後釋出大量濃煙及有毒氣體。[了解更多]
5.【 環保木糠廁所 】郊野公園位置偏遠,缺水缺電,難以安裝傳統沖水式廁所。漁護署近日引入木糠廁所作試驗,廁所以太陽能定時推動的摩打,混合木糠和排泄物,再轉化成堆肥,用作土壤改良劑。[了解更多]
6.【 獵殺野豬行動 】有警員在北角被野豬咬傷。漁護署翌日隨即宣布,將會為闖入城市的野豬進行人道毀滅,更不排除重啟合法獵殺野豬。漁護署一直實施「捕捉、絕育、放回」政策,以控制野豬數目,但過去三年人類因野豬受傷個案持續上升,所以決定停止政策,改為進行人道毀滅。可是,新措施相當具爭議性,各界持不同意見,動物團體對獵殺表示深切關注。[了解更多] [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