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動物,領養至上

香港人喜歡養寵物,不論生活有幾忙碌或是間屋有幾大,不少港人也會養一至兩隻甚至多隻寵物,大部份以貓狗為主。這解釋了為何香港不缺寵物供應,因為需求強大,繁殖商不斷繁殖動物滿足供應。但是,在2010-2011 年期,經寵物店賣出的狗隻有11452隻(1),而香港僅有兩間持牌的商業繁殖商(2),供應只佔11452頭的4% 狗隻,那麼絕大部的狗隻從何而來?
不幸地,香港的動物福利和寵物繁殖法例並不嚴密。法例的漏洞容許「業餘繁殖者」,自稱「寵物飼主」,避開法例管制。愛護動物協會指出,真正的業餘繁殖者,理論上「本身已養有犬隻,而且往往是某個特定品種,他們視繁殖為興趣,並非為了圖利。在這情況下,狗兒能獲得飼主的關懷,也就更懂得與人相處,福利標準也較高。」
很可惜,這個定義在香港並不適用,業餘繁殖者不需要遵守任何商業繁殖的法例,這些自稱寵物飼主,無需受任何懲罰地「繁殖」過千狗隻,狗隻大部份活在不堪入目的環境,得不到應有的照料,也沒有接受過身體檢查,狗隻出生後承受巨大的痛苦,就是為了寵物飼主的商業利率。
上述不當的做法,激起不少關注動物福利的市民和非牟利團體的忿怒。多年來,民間一直促請政府收緊法例保護動物。直到最近,政府建議修改香港法例第139B章,漁護署指修例可「加強規管寵物買賣,包括狗隻繁殖及售賣活動。」報導指,修例旨在通過牌照制度保護動物。牌照容許任何人和所有人申請,不設上限,而且只限於狗隻。
雖然建議的修例旨在堵塞法例漏洞,民間多個倡議「動物不作貿易」的團體,擔心發牌將會令大量私人繁殖者開啟方便大門,因為政府缺乏足夠的人力和資源有效地執法。發牌予這些私人寵物飼主,會將不當繁殖合法化。
政府在發牌後,會逐家逐戶去檢查私人繁殖者嗎?政府有人力和資源去做嗎?除非政府能回答這些問題,否則修例能夠改善動物福利則成為疑問。
當有些非牟利團體認為修例不夠徹底,其他支持的團體則認為修例是香港動物福利的進了一大步。現時法例不能保護被稱為「私人寵物」的動物,漏洞讓「私人賣家」或「繁殖者」管有和販賣動物。 這種不受管制的商業活動,使業界人士豁免於法律要求 – 為動物提供標準的生活環境。 如果狗隻是由私人擁有,或住在私人地方,販賣這些狗隻便不用領取牌照,漏洞令私人或業餘繁殖者避開法律約束例如定期檢查,給予適當的生活條件和福利。 城大動物醫學院專業教育及發展總監王啟熙博士,早前撰寫公開信解釋修例,也有其報紙專欄呼籲市民支持:
你能相信,香港的動物買賣監管並不包括寵物嗎?這個漏洞是由於以前商業寵物繁殖和動物領養未普及,方便人們交易寵物。
然而,這漏洞引致一個涉及動物福利的問題。香港法例第139B章《公眾衞生(動物及禽鳥)(動物售賣商)規例》要求動物售賣商申請牌照,但如果屬於寵物則獲豁免。問題是,如何確定被售賣的動物是否商人的寵物?事實上根本不可能。很多動物售賣商因而利用這漏洞,逃避法律監管和牌照規限,包括政府巡查、動物的空間規定、繁殖場的衞生要求等。
為了阻塞法例漏洞及保障動物福利,食物及衞生局提出修訂此法例,包括規定所有售賣狗隻的人都要申請牌照。如果只是在家裏繁殖幾隻狗,須申請某一種牌照;如果是商業繁殖,便要申請另一種要求更嚴格的牌照,並且嚴謹地保護動物福利。這個制度較合理,而且更能保護動物。
網上動物售賣商也不能逃過監管,因為修訂的法例要求售賣狗隻的廣告必須列明售賣商註冊編號,若售賣者並未註冊或偽冒註冊商,執法人員有權拘捕。
從他的專欄可見,修例未能禁止一切買賣活動(老實講這是香港最需要的),修例顯示出政府已知悉很多商業繁殖的動物活在水深火熱中,政府踏出第一步打擊利潤豐厚的非法繁殖業。要徹底回應民意,邁向動物零買賣,政府可以參照處理非法象牙問題,承諾會遘向動物零買賣。
在零買賣禁令實施前,愛護動物的朋友,可以寫信去政府表達對動物福利的意見,因為政府會繼續和持份者討論和審議。
此外,也可以從多個動物團體領養寵物,拒絕從商人手中購買,現時有很多動物等待被領養回家。
每年有過萬隻不幸的動物(2009年有10320 隻貓和狗(3)),在業餘繁殖者家中出世,不幸地這些動物未能被及時送抵領養團體,令人道毀滅便成為唯一一個可以終止牠們短暫和悲慘生命的方法。
我們深信,沒有買賣,繁殖帶來的悲慘,也會隨之終結。
圖片來源: HKET.NET
Cpnsiultation Dpcument – Better Regulating Pet Trading to Enhance Animal Healtyh ands Animal Welfare, AFCD 2012
Review of Animal Welfare Legislation in Hong Kong Amanda S Whitfort BA (Hons), LLB, LLM* Fiona M Woodhouse BA (Hons), MA, VetMB, MRCVS**June 2010.
Hong Kong’s Euthansai figures are hard to find, these figures come from an audit commission report in 2010 -http://www.aud.gov.hk/pdf_e/e54ch0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