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通訊] 緊貼本地環境新聞報導
- 綠色和平發現溪流含微塑膠,多個郊遊勝地成重災區。當中主要為常見於即棄塑膠的聚丙烯(PP),有機會源自食物即棄包裝、即棄餐具,甚至口罩。[全文]
- 環保署建議推行「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並就此展開公眾諮詢,直至9月8日。計劃全面禁止本地銷售和向餐飲業處所顧客提供即棄發泡膠餐具。而其他即棄膠餐具則分兩階段管制:1. 全面禁止向堂食顧客提供各類即棄膠餐具;而外賣則禁止提供即棄膠飲管、攪拌棒、進食用具等;2. 外賣規管將會與堂食看齊。[全文]
- 西貢白腊位於西貢郊野公園邊陲地帶,擁有大片季節性淡水濕地,但遭破壞逾10年。近日地主申請將農地發展成教育園,並興建多幢建築物,環團憂鼓勵「先破壞後建設」。[全文]
- 8 個環團代表於本月7號在城規會外請願,促請當局否決馬鞍山7幅「綠化地帶」改劃作住宅用途的申請。地段相當接近馬鞍山郊野公園,亦緊貼礦場遺址內多個歷史建築。約2,780棵樹將被移除,當中包括不少具保育價值的植物,野生動物亦會失去覓食和棲息地。是次改劃共收到7,286份申述及意見,數量是歷年同類改劃中最多,當中逾99%意見為反對改劃。[全文]
- 在開放龍尾泳灘首5日,已錄得90宗市民被海膽或水母刺傷個案。有區議員對發現大量的海洋生物及灘內的生態保育情況感到憂慮,促政府向公眾交代及跟進。[全文] 教授梁美儀提議市民宜改變對沙灘的觀念,並視之為教育龍尾生態的機會。[全文]
- 海關於7月26日在機場檢獲約 14.4 公斤懷疑受管制石首魚花膠,估計市值約320萬元。海關人員從由墨西哥經香港轉運至越南的空運貨物中,發現懷疑受管制花膠與其他不受管制的乾魚柳混雜一起。立即聯署,阻止野生動植物販運者利用香港作案!
- 食物環境衛生署正計劃於洪水橋興建一個多用途廢物管理大樓。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創「騷.In.廬」就此提出一份設計方案,達致廢物收集,回收再造,以及為前線清潔工提供充足空間和設施。[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