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網摘 (12月12至18日)

以下為12月12至18日的環保重點新聞:
動物福利:
元朗發生懷疑毒狗案 2死1失蹤元朗發生懷疑「毒狗案」。元朗水蕉新村路近木橋頭村一名女子飼養的3隻狗,有2隻狗突然死亡,口吐白沫,不排除是「狗殺手」所為,警方已介入調查。
能源:
兩電明年減電費約1% 全港7成住宅用戶每月最多慳$7.5雖然兩電願意減電費,但中電估計,在扣減電費後,有7成住宅用戶每月最多僅獲減$4.4,而港燈就有約7成住宅用戶,每月最多可節省$7.5。
保育古蹟:
港大發現維多利亞時代界石港大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設系師生早前在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意外發現一塊一八四三年至一八四四期間由英國軍需處豎立的界石,名為「B.O. No. 4」;經研究及測量鑑定後,相信是本港最早期的維多利亞時代土地界石,亦是本港最古老的界石。
土地發展:
孫明揚撐丁屋高空發展:需為丁權截龍前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02年剛上任時,曾提出任內「一次過」解決丁屋問題,但最終未有落實。他接受港台專訪時形容當年「不識世界、豪言亂語」。
三跑公聽會 出席者幾「清一色」反對城市規劃委員會星期一 (14日) )舉行首場公聽會,出席者幾乎「清一色」反對。另有環團斥城規會處理申述安排時耍「行政霸權」,發電郵邀請申述人出席公聽會時無列明日期及時間,萬多名申述人因此被篩走,令出席人數大減至僅百多人,質疑做法違反《城市規劃條例》,擬提司法覆核。
利東街完工 婚嫁店無影 舊街坊斥歐陸風格不倫不類經歷10多個年頭,利東街重建項目終於完成,圍封多年的圍板已拆卸,街道重開,街道兩旁的舊唐樓全部消失,重建為兩層高的商場,以歐陸風格為主,市建局只保留了3幢戰前唐樓。
污染:
居民憂三跑令東涌現霧霾馬灣居民黃偉雄指珠三角空域繁忙,擔心三跑淪跛腳鴨機場;有大嶼山居民指東涌空氣質素差,增加班次恐成北京霧霾翻版,「你將所有規劃放晒喺大嶼山,但又將一堆人放響入面住,係咪集體謀殺?」
保育大自然:
千人「打卡」 反郊園起樓由十六個環保團體組成的保衛郊野公園聯盟,昨早在全港二十個郊野公園設超過三十個街站,鼓勵行山人士自拍打卡,並標籤「#保衛郊野公園」上載至facebook或Instagram社交平台。
耕種為名毀沙螺洞濕地村民蹂躪蜻蜓天堂世界自然基金會和長春社兩個月前接獲環保人士舉報,發現張屋附近一幅面積約7,000平方米的農地,被鏟走數十棵大樹,連沼澤也被清走,貼近被劃作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的溪澗。
海關檢懷疑紫檀木總值約130萬海關人員前日下午在屯門對開海面截查一艘內河船,在船尾船員室發現該批懷疑紫檀木,並拘捕七名介乎22至47歲的男子,分別為船長及六名船員,案件仍在調查中。
又係土地問題 紫羅蘭山被穿窿灣仔好日誌在Facebook貼上一張大潭郊野公園紫羅蘭山的近照,可見有工程正在進行中,枝繁葉茂的紫羅蘭山穿了一個洞。
污染:
沙田城門河色變 又藍又綠嚇怕居民城門河一段位於火炭的支流,下午乍現大量藍色漂浮物,延綿800米,另有一段又有綠色漂浮物。「奇景」惹來居民恐慌,擔心是污染物流入河,要求有關當局徹查真相。渠務署已即時派員到場視察,暫時未知事件成因,環境保護署亦會派員抽水辦化驗了解事件。
重推電子道路收費 運輸署指私隱問題能解決政府擬重推電子道路收費計劃,並建議以中環夏慤道至摩利臣街一帶作為試點。
野生動物:
海關在機場拘一人檢走私雙髻鯊乾魚翅海關人員在機場截查一名二十歲的抵港男子。該名男乘客從莫桑比克出發,經南非約翰內斯堡飛抵本港。海關人員向該男子進行清關,在他的寄艙行李內發現約十六公斤懷疑雙髻鯊的乾魚翅。
漁護署檢獲非法進口乾海馬漁護署表示,在檢疫偵緝犬的協助下,漁護署人員於一個空運郵件內檢獲一批未附有相關的許可證的乾海馬,重約九公斤。署方已檢走乾海馬,並跟進調查案件。
葛珮帆領小朋友送特首護象聖誕卡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昨日帶同16位小朋友到禮賓府,向特首梁振英送上大象聖誕卡,表達保護野生大象的願望。
新聞公告:
立法會十六題:重建高樓齡公共屋邨
立法會二十三題:樹木管理及護養工作
立法會二十四題:廢物回收
香港海關在機場緝獲懷疑雙髻鯊的乾魚翅(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