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週網摘 (11月28至12月4日)
野生動物:
立法會通過打擊走私野生動物無約束力議案 立法會通過加強打擊走私野生動物罪行的無約束力議案。署理環境局長陸恭蕙表示,政府重視保護瀕危動物,現行法例規管比國際公約更嚴格,會加強打擊非法象牙買賣。她又指,香港相關法例的刑罰與其他司法管轄區相若,對是否提高罰則持開放態度,但需要更多時間考慮。
【鳩嗚乜乜乜】海豚灣導演揭示香港魚翅天台殘忍!奧斯卡得獎影片《海豚灣》(The Cove)導演Louie Psihoyos,繼揭露海豚之苦後,最新力作《滅絕最後關頭》 (Racing Extinction) ,繼續揭示人類自私行為可能令地球物種大滅絕。
自然保育:
「自拍打卡」反郊野公園建屋 保衞郊野公園聯盟將於本月十三日首度舉辦「欣賞郊野公園日」,反對政府擬發展郊野公園建屋,呼籲公眾表達關注,給予政府壓力。
香港公園400年珍貴棗樹枯萎被斬 香港公園近湖心餐廳一棵樹齡過百年的珍貴或稀有棗樹已完全枯萎,康文署諮詢發展局樹木辦、專家小組的意見,及知會中西區區議會後,決定今日移除該樹。
動物福利:
內地5年引入250野生鯨豚 中港台英美團體籲罷看鯨豚表演 台灣、香港、中國、英國及美國的動物保護組織在記者會上,呼籲群眾旅遊時拒絕觀看鯨豚表演,推廣保育意識。
規劃發展:
政府改劃土地 陳茂波指有人抱「你死我活」態度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日前發表網誌,批評有人在房屋土地問題上展現「你死我活」的態度;有人對政府改劃土地進行司法覆核等。他又重申現屆政府沒有打郊園公園的主意。
填海發展郊野地市民支持反對參半調查結果亦顯示香港對如何增加土地供應並沒有共識,支持反對填海或發展郊野公園的巿民各佔一半,學者促政府要更積極協調意見,並考慮改善規劃市區土地及鄉郊丁地的使用模式,正視市民的房屋訴求。
污染:
觀塘最污染 「爆燈」時數倍升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分析指,觀塘今年的主要空氣污染物是二氧化氮及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估計是由於該區的汽車廢氣本身已是主要空氣污染源,加上近年觀塘區的重建工程增多,加劇污染。
新聞公報:
立法會二十二題:透過三色廢物分類回收桶回收廢物